按天配资交流 3个月估值10亿, 华人洗衣妹干出个AI独角兽

按天配资交流 3个月估值10亿, 华人洗衣妹干出个AI独角兽

AI教母李飞飞,估值10亿,融资1亿。

来源|本原财经

作者|也行

3个多月,打造一家AI独角兽,华裔计算机科学家李飞飞做到了。

据英国《金融时报》,李飞飞首次创业成立的“空间智能”公司World Labs,现已突破10亿美元估值,并成功拿到了约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5亿元)最新融资。

李飞飞是谁?人称“AI教母”,在几乎由男性统治的全球科技界,她的经历无疑是最传奇的一位。

李飞飞生于北京,长于成都,16岁全家移民美国,生活意外跌入谷底。她却以美国东北部的臭水沟为起点,从一个底层洗衣妹逆袭跨进AI这场科技革命,成为风暴中的核心人物。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自己是否真正属于哪个世界。”——李飞飞

01空间智能让看见变为行动

过去三个月,投资者向美国AI初创企业投入了超过270亿美元,李飞飞创立的World Labs是最新一家获得大额投资的AI初创公司。

World Labs创立于今年4月份,所谓“空间智能”:视觉化为洞察;看见成为理解;理解导致行动。

简单说,就是让计算机看见并理解世界,在观察世界这个三维空间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并做出行动。

《金融时报》援引了一位风险投资人的说法,更具象地描述了World Labs的最新动向:World Labs正在开发一种能够理解三维物理世界的模型,本质上是对物体的物理特性、空间位置和功能的理解和模拟。

今年5月在温哥华关于“空间智能”的TED演讲上,李飞飞描述了机器理解和导航三维空间的潜力。

她展示了一张猫的照片,猫伸出爪子,把一个玻璃杯推到桌子边缘的瞬间。李飞飞说,人类的大脑可以在一瞬间评估“这块玻璃的几何形状”、“它在3D空间中的位置”、“它与桌子、猫和其他一切的关系”,然后预测会发生什么,并采取措施防止它发生。

▲图源:李飞飞Ted演讲

她认为,行动的冲动是所有具有空间智能的生物的天性,它将感知与行动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想要推动AI超越当前的能力水平,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能看和说的AI,我们需要能做出行动的AI。

李飞飞还分享了她的实验室在空间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

比如开发由3D空间模型驱动的模拟环境,以便计算机学习如何在其中自如行动。

▲图源:李飞飞Ted演讲

例如:大语言模型+视觉语言模型能自动帮助机器人做出规划以完成任务。

▲图源:李飞飞Ted演讲

李飞飞对于空间智能的愿景雄心勃勃:她想要训练一台能够理解复杂物理世界及其中物体相互关系的机器。

走访中,孩子们学到了很多,尤其惊艳的是当地精彩的英语课堂。

如今的李飞飞,是World Labs创始人,是美国三院院士,也是现代人工智能的关键催化剂 ImageNet 创建者,前谷歌副总裁、谷歌智能云及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首席科学家。

她的简历迷人而耀眼,可在获得所有这些成功之前,她也只是一个美国社会底层的华裔移民少女。

如何冲破阶层桎梏,如何成长为顶尖科学家的经历,似乎更令人心潮澎湃。

02困顿的青少年时期

“我不禁想到自己第一次来华盛顿时的情形,当年我还不知人工智能为何物,还没有进入学术界,与硅谷也没有任何联系。当时我的整个身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移民。“

▲图源:李飞飞全家福

1976年,李飞飞出生在北京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青少年时期成长于四川成都。

她的父亲是名工程师,性格天真散漫,李飞飞的好奇心很大程度上传承于此。

母亲则完全相反,对科学不感兴趣,但热爱文学,会带着女儿读鲁迅的作品以及波伏娃《第二性》、海明威《老人与海》等西方经典。

李飞飞没成为母亲意料中的样子,她最爱的不是文学,而是数学。中学接触到物理后,这又成了她最痴迷的科目,连骑自行车转弯时都思考加速度和角动量的变化。

然而,这样平静的日子在她16岁时便戛然而止了。1992年,李飞飞父亲在美国工作3年后,决定将她和母亲接到美国发展。

美好的生活并没有如期而来,在她们一家踏上美国土地的那一刻,幻想就立刻破灭了。

移民的第一个拦路虎便是语言关,因为英语都不好,父亲没能继续工程师生涯,找了一家华人开的店干维修相机的活,母亲在商店做收银员,生活忙碌而枯燥。

他们一家三口最终在美国东北部富裕的新泽西州定居下来,挤在只有一张床的小公寓里,连家具都是从路边垃圾堆里捡的。

为了补贴家用,李飞飞只要没课就去打零工,洗碗刷盘子,常常一天工作12个小时,时薪2美元。

因为英语太差,李飞飞变得“不会说话”,没有朋友,学业也一落千丈,甚至连题目都读不懂。还好她热爱的数学和物理这两门课没耽误,考出了SAT1250,数学满分的成绩。

因为家贫没钱付学费,3年后高中毕业时,李飞飞申请的都是公立和社区大学,包括偶像爱因斯坦安度晚年的美国顶级名校普林斯顿。

▲图源:高中毕业时本地报纸对李飞飞的报道

幸运的是,几所学校都发了录取通知,她还成为唯一拿到普林斯顿一年一度的Martin Dale奖学金的人。当地的报纸专门刊载了她的故事,《“美国梦”成真了》。

李飞飞最终选择了自己痴迷的物理。

“真是张好彩票,可惜浪费了。”邻居们无法理解,她为何放弃了医学、金融这种能通向富裕阶层的敲门砖专业。

03踮起脚尖,去够星辰大海

普林斯顿对于李飞飞来说,是改变命运的开始。

她依旧很穷,周一到周五,她在普林斯顿学物理,放学后通过电话参与干洗店的经营,周末她就回到帕西帕尼给家里的干洗店帮忙,接待那些来取送衣物干洗的人。但至少在普林斯顿,她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房间,更重要的是可以疯狂的汲取知识,找到人生的“北斗星”。

即便后来母亲重病,照顾母亲的健康成了她的第二职业,李飞飞依然凭借强大的驱动力,在普林斯顿学校里完成了世界最好的科学训练。

1999年,她从普林斯顿毕业时,大家都觉得这是中国移民女儿帮助全家人从经济困境中解脱出来的最佳时刻。当时是美股大牛市,就业市场一片大好。她受邀去面试了数家投行和咨询公司,还拿到了高盛和麦肯锡的工作offer。

走进华尔街,升级中产,一个足够励志的北京人在纽约的故事近在眼前了。

但她并没有去华尔街,而是选择了去西藏研究一年藏药,“这听起来很疯狂”,李飞飞说她自己也知道一般人难以理解她的选择。

从西藏回来后,她又做了个常人难解的决定,继续在加州理工读博,学的是人工智能和计算神经科学。当时正值“AI寒冬”,整个领域停滞不前,缺乏突破,很难获得研究资金,这个时候入行,显然不是好时机。

但李飞飞不在乎,直至成为AI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和华人之一。

1990年代前,主流理论认为,人眼辨识物体,是从色彩、形状、明暗等不同层次的微小细节开始,然后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这符合直觉,算法的开发也试图模拟这个过程。

但是,到1990年后,这个理论遭到越来越多人质疑。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人类具有快速准确的图像识别能力,哪怕在集中注意力做其他事情的同时,也能对快速闪过的图像内容作出精准判断,比如“这是一幅风景画”,或者,“图片里是一只柯基犬”。

创建一个由人类标注好类别的图片库,让机器学习的想法就此出现。教机器像人一样识别图片中的物体,成为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一直都希望攻克的一项重大难题。

外界大概很难想象,最前沿的计算机学习,最开始是个手工活儿,需要大量人力,更需要时间,就在小团队陷入死胡同时,“众包”解救了他们,将科研进度从近20年缩短到一年。

▲图源:资料图

2009年,李飞飞和团队发布了ImageNet的论文和数据集,但并不是什么破茧而出的时刻,外界几乎没有什么反应。

为了推广ImageNet,李飞飞组织了迄今为止AI历史上最成功的赛事:ImageNet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赛。

2012年,更大的转机时刻到来,有“AI教父”美誉的杰弗里·辛顿和其学生开发的神经网络AlexNet在挑战赛中一举夺魁,并且把识别准确率提高了整整10个百分点。

人工神经网络一战成名。有人工智能领域的从业者评论,“没有ImageNet,就没有现在的深度学习革命”。

荣誉、地位、金钱潮水般向李飞飞涌来,她真的够到了星辰大海。

2016年她利用长达21个月的学术休假时间,第一次从大学走进大厂,担任了谷歌云的首席科学家,然后重返斯坦福大学,发起成立了斯坦福以人为本智能研究院。

再往后就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了,AlphaGo横空出世打败李世石、ChatGPT突然问世,一夜成名,引爆AI革命。而这一切起点和技术基础,正是李飞飞的ImageNet和2012年的AlexNet。

世人只知道,李飞飞33岁成为斯坦福计算机系终身教授,44岁成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现任斯坦福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HAI)院长。

却不知,十年磨一剑,风雨未曾阻,只有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才会回馈以最奇绝的景色,李飞飞当如是。

|参考资料:

[1]《金融时报》

[2]《我看见的世界》李飞飞自传

[3]《李飞飞创业:3个月估值破10亿美元》量子位

[4]《华人科学家李飞飞:从洗衣妹到“AI教母”》看天下实验室按天配资交流